
在江詩丹頓,優秀技術的發展和風格的探索總是齊頭并進的。1755年讓-馬克江詩丹頓(Jean-Marc Vacheron)制造的第一款江詩丹頓手表配備了雕刻平衡夾板,這為江詩丹頓多年來追求透明和輕盈奠定了基礎,這種追求在1920年至1990年達到頂峰。在此期間,江詩丹頓為各種懷表和腕表.創造了許多復雜的雕刻動作今年,江詩丹頓選擇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在陀飛輪重要而復雜的功能上探索雕刻的藝術。
江詩丹頓馬耳他鏤雕陀飛輪機芯介紹:
要完全獨立地開發和制造桶形機芯,制造商必須精通機械鐘表學。然而,在這種機芯上采用雕刻技術,使其在光影中輕盈、立體、醒目,是極具挑戰性的。江詩丹頓推出的最新2790 SQ馬耳他雕刻陀飛輪機芯完美實現了這些。
這一運動體現了江詩丹頓最優秀的制表師和工匠的智慧。他們花了500多個小時構思、造型、設計,讓這款機芯完美融合了完美的陀飛輪和透明雕刻技術。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機芯內部有著不同的細微光影交錯,而全新手工雕刻工藝打造的建筑裝飾圖案所產生的立體效果,更是凸顯了這種光影效果。
江詩丹頓馬耳他鏤雕陀飛輪外觀圖案:
幾何形狀總能啟發偉大的建筑家、建筑師和藝術家,讓他們根據太陽的位置靈活運用光影,或將圖層中的基本幾何元素組合成具有對比效果的金字塔形狀。受此啟發,江詩丹頓根據三角形設計了原創的建筑裝飾圖案,獨特詮釋了手工雕刻工藝。江詩丹頓的工匠們很好地完成了2790 SQ機芯零件的表面裝飾,再次展現了他們深厚的藝術造詣。在對這一運動的246個零件進行手工裝飾和倒角之前,雕刻師雕刻了幾個由重復的直線組成的小三角形,以創造出三維效果。這些小三角形的雕刻非常精細,有時精細到十分之一毫米。這種幾何馬賽克圖案構成了一個具有建筑特色的人物,通過光影效果呈現出驚人的立體效果,優雅精致的陀飛輪框架更是增強了這種立體效果。
江詩丹頓馬耳他鏤雕陀飛輪表帶:
的優秀2790 SQ機芯結構迷人,有日期顯示窗和儲電顯示區,機芯外緣與桶形鉑金表外殼緊密貼合。像底蓋一樣,表盤采用藍寶石水晶,巖灰色外圈飾以優雅的金屬時標,畫出分鐘刻度圈,刻刻日期、蓄電顯示區、秒指示區的刻度。6點鐘位置的陀飛輪架飾有馬耳他十字,隨小秒針旋轉。馬耳他馬耳他雕刻陀飛輪刻有著名的日內瓦印章。日內瓦印記是精細制表領域的最高標準,證明了日內瓦生產的高品質腕表的品質、工藝和耐用性。
江詩丹頓馬耳他鏤雕陀飛輪手表的鏤雕技藝:
江詩丹頓的鐘表不僅是具有時間顯示功能的機械杰作,更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體現了250多年歷史沉淀下來的獨特藝術美。早在品牌創立的1755年,江詩丹頓的工匠們就巧妙地運用藝術手法,提升鐘表的美感。手工雕刻就是這樣一個過程。這項具有挑戰性的工藝要求工匠耐心而熟練。自品牌創立以來,這些工藝品一直被用來制造極其輕便的鐘表。讓-馬克江詩丹頓(Jean-Marc Vacheron)于1755年制造的第一款江詩丹頓腕表,就配備了雕刻平衡夾板。之后,江詩丹頓繼續追求透明,同時制造出越來越精美的機械零件。1924年,江詩丹頓進行了第一次整體雕刻運動,并將其安裝在懷表上。20世紀60年代以來,江詩丹頓作為這一極其復雜領域的領軍人物,展現出了無限的創造力,在各種動作上逐漸運用雕刻技術,以不同的簡約,同時將雕刻技術與其他藝術手法巧妙結合,在各種懷表、腕表上展現出鐘表制作的微型奇跡。
能在三問、萬年歷、陀飛輪等功能復雜的機芯上應用雕刻技術的手表廠商少之又少。江詩丹頓對此并不滿意。相反,他重塑了自己的審美觀念,并相應地改造了自己的技術,從而再次拓寬了自己的藝術領域。它引領雕刻工藝創造出直線形成交錯曲線的雕塑效果,使腕表的零部件成為具有建筑感的杰作,營造出炫目的光影效果。雕刻,透明空靈的機械魔術藝術!
江詩丹頓馬耳他雕刻陀飛輪高貴、精致、大方,奇妙的設計讓它看起來如此迷人。如此優秀的腕表,即使在精細制表領域,也是不可多得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