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碼關注,GET明星同款只有不斷探索,才能觸摸到宇宙中的星辰。對宇宙充滿好奇,勇氣讓我們更接近宇宙。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在為期六個月的任務中,中國空間站迎來了第一位女宇航員。人類既渺小又偉大。建立空間站是最理想的,也是我們心中的基站。幾十年的航天歷史,總是閃爍著同一個關鍵詞——勇氣。浩瀚太空中所有涌動的瞬間,飛亞達腕表都在記錄。
飛亞達航天系列“太空行走”主題手表黑陶
綻放太空玫瑰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后,神舟十三號載人火箭整裝待發,10月16日執行載人飛行任務,俯瞰美麗的藍色星球。女航天員王亞平奔赴深空,開啟了人類精神自由的探索,鏗鏘玫瑰,在太空中蓬勃綻放。
太空女教師
這不是王亞平第一次擁抱天空。2013年6月20日,一堂別開生面的空間物理實驗課被載入史冊,全國6000多萬師生同步觀看。這一天,王亞平的名字也響徹九州。她在失重環境下進行直播,講解失重環境下物體的運動特性、液體的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飛天夢永不減肥,科學夢張力無限。”用科學實現飛天夢,會反哺飛進科學后的實驗,激發一代又一代人的航天精神。
超強度訓練
自2010年加入航天團隊,王亞平就開始了超高強度的準備工作,先后接受了八大類數十次航天環境適應訓練,近乎苛刻的零失誤、零失誤考核。在無數的日子里,她穿著120多公斤的裝備,潛入水下,連續訓練4個多小時。全心全意,不能分心。這份執著突破了常人的想象,勇氣也給了她豐厚的回報,在時代的碎片中留下了她最偉大的身影。作為一款用于地面訓練的手表,Fida手表忠實地記錄了這一切。
航天品質,中國時刻
每一塊航天表都傾注了無數心血。他們和宇航員一樣,有著相同的精神內核。從2001年開始,飛亞達手表從航天相關部門的盲目市場測試中脫穎而出,為中國航天員提供任務和訓練用手表。2003年10月,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入太空并停留21小時,浩瀚宇宙迎來第一個中國人。在起飛和著陸前,神舟五號里的航天服手表完成了艙內航天服的檢漏和計時,記錄下了“最偉大的一天”。2008年9月,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手表為出艙任務提供輔助計時,見證了中國首次“太空行走”的偉大時刻。2010年3月,飛亞達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手表獲得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同年,它被國際鐘表博物館收藏。
“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表特別珍藏版
在艙外任務中,航天手表暴露在太空中,需要經歷艙內外氣壓和溫度的劇烈變化,面臨太空超低溫、強磁場、高輻射和復雜飛行條件的巨大挑戰。“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手表搭載飛亞達自主研發的多功能計時機構,首次耗時3年。第一個45分鐘累計計時用于艙外太空行走的特殊計時;特殊的AM/PM顯示方便在太空中準確掌握地球時間;圈7 1警戒尺度用來表示出艙停留的極限時間。同時,手表通過了多項極限測試:80的極限溫差,超過國家標準10倍的48000 A/m防磁性能,加速、沖擊、震動、反復快速泄壓。
陪伴宇航員執行任務的幾款飛亞達航天手表的表殼和表鏈都經過了拉絲和拋光處理,給人一種硬朗、銳利的感覺。之所以采用這種方法,是充分考慮到航天員出艙執行任務。太空環境不同于地球環境。如果使用拋光,宇航員出艙執行任務時可能會被光反射得眼花繚亂。
飛亞達新推出的航天系列“太空行走”主題手表,搭載了飛亞達航天手表獨有的防震系統。五級鈦限量版采用五級鈦鑄造表殼和表鏈,保持航天特色計時。這種材料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和耐熱性,常見于航空航天領域。它有“太空金屬”的美譽,當航天手表使用沒有違和感。此外,五級鈦不僅比不銹鋼輕,而且對皮膚“友好”,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值得一提的是,整塊手表僅重164克,佩戴起來手感非常舒適。
飛亞達航天系列“太空行走”主題手表5級鈦
同時,“太空行走”是根據航天員的工作屬性特別設計的。這款手表雖然比較輕,但是防震能力很強。它采用飛亞達開發的獨特防震系統。這個防震系統的靈感來自艙外航天服手表的減震技術。擁有四重防震結構,經過嚴格的三層沖擊測試,讓整款腕表更具紀念意義。
飛大行
天系列“太空漫步”主題腕表五級鈦款
太空漫步“黑陶款”則是一枚大三針腕表,風格簡潔干練,自成一派。同樣搭載了航天表減震系統。表殼直徑42毫米,和表鏈均為不銹鋼打造,并經過細膩的拉絲打磨。單向旋轉表圈以高硬度的黑陶瓷制作。這種黑陶瓷需要在1400 ℃以上的高溫下燒制,極其耗費時間。表圈上同樣能看到“7+1”小時標識。
飛亞達航天系列“太空漫步”主題腕表黑陶款
隨著神舟十三號的順利抵達,中國鏗鏘玫瑰將盛開在浩瀚星空,展現巾幗英姿。與此同時,飛亞達也將以“太空漫步”主題腕表,紀念中國載人航天盛事的又一次勇敢時刻,履行時間所托付的精準承諾。飛亞達,記錄的不止時間,更記錄了國人的熱血與勇敢。
正如中國的太空玫瑰所言:“距離可以產生大愛,身處太空,有些東西會變得很小,比如得失;有些東西會變得很大,比如對祖國、對家人的愛與牽掛。”










